日媒称,日本名古屋大学神经科学教授上川内等人的研究团队17日在美国《科学》周刊上发表研究成果称,对于雄性果蝇求爱时发出的振翅音节奏,弄清了雌性果蝇进行分辨时的大脑机制。该团队表示,“希望(研究成果)有助于弄清人类识别声音的机制”。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4月17日报道,雄性果蝇在求爱之际会振动一侧的翅膀,发出被称为“求爱歌”的振翅音。该声音通过空气的振动传递至雌性的触角,使之振动,然后通过神经细胞传输至大脑。
该团队发现,处在声音传递通道上的名为“AMMC-B1”的神经细胞遇到“求爱歌”相同节奏的声音会积极产生反应,另一方面,对于更快速的节奏,则几乎不产生反应。
报道称,不过,如果受到具有抑制大脑兴奋等作用的神经传导物质“GABA”的影响,这种细胞对于较快节奏将不容易产生反应。因此,研究团队培育了难以释放GABA的雌性果蝇,并实施了让其听振翅音的实验。
然后,切除翅膀的雄性和雌性果蝇被一同放入小容器,并通过音箱播放比“求爱歌”更快节奏的声音,正常的雌性基本上不会接受雄性,但GABA作用被抑制的雌性果蝇有两至四成会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