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称,中国正在努力改变原来的小农散养模式,引入美国广泛使用的那种自动化、高密度的规模化养殖,加快这个世界最大规模猪肉产业的转型。
中国养猪场的现代化
据路透社2月8日报道,坐落在群山环绕的广西武宣县的湖南鑫广安农牧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座大型现代化生猪产业园区正准备生产第一批小猪,该园区占地73公顷,到今年年底,将有1万头母猪入住其中两个巨大的猪场,每年最多可生产28万只小猪,约相当于2万吨猪肉。即使是按照美国的标准来看,这个园区的规模也相当庞大,它是今年中国将要建设创纪录数量的大型养猪项目之一。
有业内人士估计,中国今年可能建成几百个存栏数量为5000-8000头的母猪场,比去年还多,建设更大、更加标准化的猪场也为建设更精细的市场铺平了道路。中国证监会近日已正式批复大商所的生猪期货立项申请,以帮助生猪养殖企业对冲价格风险。
报道称,在这场改变到来的同时,数十万家庭农场纷纷倒闭,因规模太小,无法承担新环保标准的达标成本。这样一来,大型农场就有了机会,因为它们采用新型养殖方式和进口种猪,可以提高产量并降低成本。
专家认为,这些农场提高产量,将会缓和中国猪肉价格波动,提高食品安全标准并改善环境。长期来看,这还有可能使中国的猪肉生产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竞争,提供高品质、价格有竞争力的猪肉。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企业进入这一市场,食品安全将会提高,成本会降下来。全球竞争力将会增强,中国肯定会出口猪肉,”慧通数据一位研究主管说。
该主管预计,随着产量增加而国内需求放缓,2018年至2020年猪肉将逐渐变得过剩。
报道称,实现中国养猪场的现代化是一项巨大工程,中国近7亿头生猪中,有逾半数产自家庭养猪场,尽管很多这种养猪场已经将饲料从厨余垃圾换成富含蛋白质的豆粕,但生产率仍落后于西方养猪场,同时成本也是全球最高的,因为严重依赖进口大豆。
最近的政策已经将很多小型养猪场挤出市场,但也加剧了早前的市场波动。2017年,中国在全国加大打击农业污染的力度,迫使数十万个养猪场关闭,其中很多是没有资金和土地建设垃圾处理设施的小型养猪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