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登陆 ★ 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详细
 

1月CPI和PPI涨幅回落 分析师:今年通胀压力有限

英媒称,受春节错位带来的高基数影响,中国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放缓至半年来最低水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涨幅亦为一年多来最低。分析师普遍预计,2月CPI涨幅将大幅回升至2.5%上下的年内高点,但全年应该在2%到2.5%之间;PPI涨幅在高基数影响下也将延续收窄之势,整体来看通胀压力有限。

据路透社2月9日报道,中国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CPI同比上涨1.5%,与路透社调查预估中值一致,为2017年7月以来最低水平;PPI同比上涨4.3%,略低于路透社调查预估中值,并创下2016年11月以来的最低增幅。

报道称,受高基数影响,CPI中的大项——食品价格1月同比下降0.5%,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0%。但从环比来看,1月CPI涨幅由上月的0.3%加快至0.6%,为2017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主要是受食品价格环比上涨2.2%推动;其中,受大范围雨雪天气影响,1月全国蔬菜价格环比上涨9.5%,影响CPI上涨约0.23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宏观分析师唐建伟指出,2017年春节是在1月,导致食品和非食品价格涨幅较高,在高基数的影响下,2018年1月的食品和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都有所回落。

“2018年春节在2月,而2017年2月的CPI同比涨幅只有0.8%,是年内最低的。因此,预计2018年2月CPI同比可能会明显走高,涨幅很可能超过2%。但这并不表明全年通胀压力增大,2月CPI同比涨幅很可能成为全年高点,”他说,“预计2018年全年CPI同比涨幅平均在2%左右……谈不上有较大通胀压力。”

九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说:“1月蔬菜价格因天气因素走高,未来将恢复正常,猪肉价格不存在趋势性上行,原油价格已出现趋势性回落,医疗改革对非食品价格的冲击已过去,PPI涨幅呈现趋势性回落,均显示2018年不可能出现高通胀。”

报道称,2017年以来,随着中国出台环保限产措施和世界经济景气带来的需求趋旺,PPI涨幅一度超预期走高,为2018年铺垫了较高的基数。分析师大多预计,在高基数加上国内工业品价格趋弱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2018年PPI同比涨幅将继续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