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登陆 ★ 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详细
 

演员马丽崩溃哭诉:如果再伤害我和沈腾的家人,最坏的影响是我与他不再合作

5月3日,著名演员马丽继续为宣传电影《水饺皇后》跑路演。在与长沙站的观众互动时,马丽突然情绪崩溃,流着泪讲述了自己和老公、沈腾与太太这两家人所遭受的长达10年的网暴,以至于她和沈腾都不敢与各自的家人公开出去玩。

马丽说,这些年来,从电影《夏洛特烦恼》开始,有很多很多“特殊的一些人群”,会伤害到沈腾的家人和她的家人,“我们甚至都不可以和家人公开地一起出去游玩。


马丽参加电影《水饺皇后》路演

我们也是正常的夫妻,我们不可以公开露面,(因为)会遭到谩骂。我觉得我们的家人所遭受到的网暴,这10年来,他们承受了太大太大的压力了。”


马丽称和家人承受太大压力

马丽也当众向自己的老公和沈腾的太太表示感谢,因为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她和沈腾不可能完成这么多部合作的作品。


马丽崩溃哭诉

马丽恳请大家:“喜欢我们的作品就好,不要去干涉我们的生活,我们真的压力很大。因为我觉得那样的心态是不对的,我们要给彼此一个创作的空间。如果再那样网暴我们的家人,我们是会出来保护他们的。我也会崩溃,我觉得最坏的影响可能就是我们就不再合作了,因为我不想那样的声音伤害到我们彼此的家人。”


马丽称最坏的影响是不再与沈腾合作

马丽希望影迷们可以只关注她和沈腾的作品,大家以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陪着演员一起往下走,“走10年、20年、80年,我说了我希望演到80岁,我也希望和你们一起走到80岁,但是一起走下去是需要你们正向的鼓励和你们换位思考,要考虑到我们的感受。好吗?谢谢你们。”

作为中国喜剧领域的“头部演员”,沈腾、马丽在十几年前结缘于话剧舞台,是“开心麻花”的当家台柱。

二人合作默契又出彩,一路从话剧转战央视春晚,又在电影领域开疆辟土,直至成为中国票房最高男演员和中国票房最高女演员。

这些年来,当很多观众“臣服”于“沈马组合”在作品中的“神合作”时,也有一些马丽所说的“特殊人群”,因为个人执念对沈腾和马丽的个人生活投以过度关注,最终导致马丽此次的情绪崩溃。

延伸阅读:

马丽哭诉她与沈腾的家人被长年网暴,病态嗑CP害了谁

电影《水饺皇后》正在热映,并保持五一档新片票房首位。5月3日,剧组在与长沙站的观众互动时,主演马丽突然情绪崩溃,流着泪讲述自己和丈夫、沈腾与妻子这两家人遭受了长达10年的网暴,以至于她和沈腾都不敢与各自家人公开出行。

马丽说,这些年从《夏洛特烦恼》开始,有很多“特殊的一些人群”,会伤害到沈腾的家人和她的家人,“我们甚至都不可以和家人公开地一起出去游玩。我们也是正常的夫妻,我们不可以公开露面,(因为)会遭到谩骂。我觉得我们的家人所遭受到的网暴,这10年来,他们承受了太大太大的压力了。”

马丽当众向自己的老公和沈腾的太太表示感谢,因为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她和沈腾不可能完成这么多部合作的作品。



马丽在路演时发声

马丽同时恳请大家:“喜欢我们的作品就好,不要去干涉我们的生活,我们真的压力很大。因为我觉得那样的心态是不对的,我们要给彼此一个创作的空间。如果再那样网暴我们的家人,我们是会出来保护他们的。我也会崩溃,我觉得最坏的影响可能就是我们就不再合作了,因为我不想那样的声音伤害到我们彼此的家人。”

马丽的这番哭诉一度冲上热搜第一,直指近年来愈演愈烈的病态嗑CP现象。

“CP”原指搭档、组合。一些影视作品中的角色组合,因为映射了美好的情感关系,受到观众喜爱,这本无可厚非,也是人之常情。但近年来,随着网络社交占据越来越人的生活空间,嗑CP之风日渐盛行。部分网友甚至将虚拟作品中的情感关系强行投射到演员的真实人生,不仅模糊了艺术与生活的边界,还演变为对相关艺人及其家人的暴力。

事实上,病态“嗑CP”现象实为是当下娱乐工业中值得警惕的倾向。当观众对于角色CP寄予美好期待,在资本与流量驱动的娱乐产业,便会有一套流水线式的操作加剧“造梦陷阱”,刻意通过剪辑、花絮、营销炒作CP的暧昧感,以“眼神拉丝”“同框即撒糖”甚至伪造互动细节等手段,利用观众的代入感收割流量。

比如,如今一部现偶、古偶上线,剧方“营业”已是营销的常规操作,通过“扫楼”、直播、上综艺等,有意无意制造明星互动的“糖点”,并通过社交平台断章取义制造话题,导致观众陷入“集体幻觉”,误以为角色情感真实存在,进而将观众对美好关系的想象转化为消费行为。



微博开设CP超话

而社交平台通过算法推荐CP相关内容、开设CP超话等方式,进一步“固粉”,强化角色CP、模糊现实与作品的边界,甚至刻意制造话题热度,纵容隐私泄露、恶意P图、散布谣言等行为的滋生。

正是在娱乐工业化的资本推手和平台算法的流量助推下,部分极端CP粉由此诞生。他们不仅用角色滤镜代入演员真实人生,更试图以虚拟关系绑架艺人,在线下追私、扒隐私后,因艺人现实中的婚恋与预期不符,转而网暴相关人士及其配偶。此次马丽选择直接发声,可见已对此类恶性行为不胜其扰。

殊不知,病态“嗑CP”伤害的绝不仅限于相关艺人。随着平台算法通过“协同过滤”使观众陷入信息茧房、困于数据囚笼与认知窄化,一个普通网民的社交主页会渐渐被大量CP二创、绯闻推测充斥。于是,虚拟与现实的界限被彻底混淆,他或她不再关心相关作品质量,而是沉迷于“抠糖”,寻找所谓恋爱证据,自己则沦为“工业糖精”的成瘾者、“娱乐至死”的施暴者与受害人。

当马丽口中的“一些特殊人群”在深夜反复刷新CP话题时,或许该停下来自问:究竟是资本编程了他们的偏激欲望,还是自己选择了这场狂欢?明星不是纸片人,他们的生活不应成为大众的情感舆论场、娱乐狂欢场。

须知,病态嗑CP的本质,是互联网社交时代被技术异化、资本操控、泛娱乐化“共谋”的精神症候。当个体在娱乐至死氛围中失去构建真实关系的能力,当资本利用人性弱点转化为盈利工具,当算法不断喂养人性中的阴暗需求——我们或许都该警惕:那个在屏幕前为虚拟爱情流泪的自己,能否明晰现实生活与虚拟空间的边界?

娱乐工业流水线的糖,永远无法治愈现实情感的贫瘠。

责任编辑:胡淑丽_MN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