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由中国一家科技公司的CEO撰写的文章。该文章不仅批评了白宫对中国发动的贸易霸凌,还阐述了为什么中方不怕美国政府的关税讹诈。
这篇《纽约时报》上的文章,是中国上海的大数据科技公司百观科技的CEO吴冕卿(Robert Wu)撰写的。
文章中,吴冕卿先是对美国白宫对中国发动关税讹诈的操作进行了批评,称白宫虽然自称他们很懂“交易的艺术”,但在与中国打交道时却完全是在胡来,不仅没有一个清晰且可以达成的目标,而且还在既不知己、也不知彼的情况下把事态升级。结果,白宫这番操作不仅什么都没达成,反而严重威胁到了全球贸易,损害了美国自己的形象。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而后,吴冕卿开始阐述为什么中方不怕美方的讹诈。他首先指出,白宫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错误地以为只要对中国的出口下重手,中国就会屈服。尽管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但早在特朗普政府的第一任期时,面对美国对中国在贸易上流露出的敌意,中方就已经开始做准备,一方面在多元化其出口渠道,另一方面则在降低经济对于出口的依赖——比如来自世界银行的一个数据就显示,2023年时出口占中国GDP的19.7%,比2006年时的36%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除了出口上的变化,吴冕卿还表示中国长期以来对于科技的独立自主、经济安全和工业重组的格外看重,以及这些年为提振内需和鼓励民营经济采取的多种措施,也都令中方在如今面对美国时更有准备——更别提中国还有一系列能提振市场信心和消费的办法,能对冲美方做法带来的长期风险。倒是白宫在一系列重创自己市场和经济信心的操作后,“眨眼”了。
但比起众多同样也从经济学层面上进行分析,然后认为中方比美方更有韧性的专业观点,身为中国人,从小在中国长大的吴冕卿,还提到了一个令中国不惧怕美国这种外部势力压力的中华文明的精神文化内核,即“吃苦精神”。

吴冕卿撰文内容
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吴冕卿表示,尽管如今中国的年轻人成长在相对富裕的环境下,但爷爷奶奶那辈从一穷二白的时代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人们所传承下来的吃苦耐劳精神,仍然铭刻在年轻一代中国人的灵魂之中。
“与其担忧,绝大多数我认识的中国人都对美国表示气愤,并完全支持国家斗争下去的选择”,吴冕卿写道,“在大众眼中,美方的攻势不过是再一次证明了,中国需要为这样的情况做好准备”。

吴冕卿的文章在国际上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最后,随着吴冕卿这篇文章在国际上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耿直哥也联系到了他本人,了解到了他撰写这篇文章的一些背景。比如,这篇文章其实是《纽约时报》邀请他撰写的。
原来,吴冕卿的企业客户不仅包括众多美欧等国的投资基金,与这些国家的商业、政策、媒体圈的日常接触很多,他本人平时还有长期撰写英文新闻信的习惯,这些新闻信也频繁地被彭博社、金融时报等欧美主流媒体采用。这也是吴冕卿会被《纽约时报》邀请撰文的原因。

图中中间位置为吴冕卿
延伸阅读:
中国商人吴冕卿:中国有韧性美国则不然 特朗普已经搞砸了
【文/观察者网 张菁娟】“中国有韧性,美国则不然。”4月16日,中国商人吴冕卿(Robert Wu)在美国《纽约时报》发文称,特朗普造势已久的对华贸易战上周才正式打响,但他已经搞砸了。
文章说,特朗普和他的谄媚者们吹嘘自己的交易艺术。他们大都熟悉一些商业谈判的基本原则:有一个明确且可实现的目标;了解对手的痛点且不暴露自己的痛点;确保自己不会咄咄逼人地把对手逼入绝境,以至于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寸步不让并进行报复。
然而,特朗普似乎忘记了这些基本原则。他对中国发动的关税战考虑不周、执行不力,现在已经失控,威胁到世界贸易,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全球形象。至于他能否取得胜利还远不确定。
特朗普的主要问题在于,他和他的团队显然错误地认为中国急于保护其对美国的出口,因此会简单地屈从于他的意愿。
文章指出,特朗普加征的惊人关税以及中国采取的反制措施将对中国造成一定影响,但与特朗普第一任期相比,中国如今在某些方面已做好了更充分的准备。
现在,中国与美国的经济联系不像以前那么紧密了,许多美国公司通过将制造和采购转移到其他国家,减少了在中国的业务。2017年,在特朗普开始征收关税之前,美国进口的商品中有21.6%来自中国。2024年,这一比例降至13.4%。
不过,中国也一直在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去年,中国对美国的直接出口额与十年前基本持平,与此同时,中国对欧盟的出口额在此期间大幅飙升。中国还减少了对贸易的整体依赖: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23年出口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降至19.7%,远低于2006年的36%。近几个月来,中国也采取了更多措施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并提振国内消费。

中国汽车抵达巴西港口 IC photo
到目前为止,作出让步的是特朗普。 上周,他宣布对大部分国家暂缓90天征税,因为这些关税引发了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崩溃,并使美国商业巨头公开质疑他的做法。他承认关税政策存在“过渡性问题”,这表明如果与中国的对峙持续下去,他可能会再次变卦。
吴冕卿在文中提到,中国政府有一系列政策工具可以用来缓解长期贸易战带来的痛苦,但随着美国消费者感受到通胀上升的刺痛,投资者眼看着股票投资组合受损,首席执行官们看到商业前景变得黯淡,特朗普的谈判立场将日渐削弱。
而中国的历史文化在中国人心中埋下了忍耐和坚韧的种子,正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与上一代人相比,如今的年轻中国人虽习惯了更舒适的消费生活,但依旧有韧性。
他介绍说,自己的祖父母那一代人饱受战争、饥荒和社会动荡的摧残,大多数中国人将那段历史铭记于心。“20世纪90年代,我出生在中国,那时中国还没有现在这么繁荣。小时候,我和父母住在一个狭窄的200平方英尺(约18.58平方米)的单间公寓里,20多户人家共用一个厨房和卫生间。我们家被认为比大多数家庭都要富裕。”
作为百观科技(BigOne Lab)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对于特朗普挑起的贸易战,吴冕卿表示,自己认识的大多数中国人并没有表示出担忧,而是对美国感到恼火,并全力支持中国政府的决定。在公众眼中,特朗普的出击只是验证了多年来的警告,即中国需要为此做好准备。
文章写道,中美两国都在试图改变自己的经济模式,但转型都很难。不过,对于有韧性的中国人来说,提振消费要比美国这样以消费为中心的经济体转型要容易得多。
特朗普说,中国选择报复是“错误的”。然而,是他让中国别无选择,示弱只会让像他这样的恶霸更加肆意妄为。他的关税导致全球需求严重下滑,无疑会影响中国经济,可他不该坐等中方电话。
在吴冕卿看来,特朗普粗野、反复无常的做法并没有使他更接近于实现其不明确的对华贸易目标。他所做的只是提高了世界经济衰退的风险,让中国看起来更像一个稳定可靠的经济伙伴。“交易的艺术就到此为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