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登陆 ★ 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详细
 

特朗普关税大棒肆意挥舞,我们为何还要待美国企业如宾?

图为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CEO黄仁勋

4月17日晚,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CEO黄仁勋,三个月内第二次造访中国。除了北京,此次他还来到上海,而他将与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会面的传言,一度登上热搜。

就在前一天,美国“关税大棒”再次舞动,将对华关税最高加征至笑话级的245%。这样的情况下黄仁勋仍坚持来到中国,缘由其实并不难理解。

美国当地时间4月15日,英伟达披露收到美国政府通知,将对其对华出口的“定制级”H20芯片实施无限期出口管制,此举直接导致英伟达计提损失55亿美元。4月16日,英伟达股价下跌6.9%,创1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美国政府任性妄为的关税政策和毫无道理的出口管制,不仅直接影响英伟达这些美国企业的财务状况,也对美国企业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的发展造成深远影响。黄仁勋在这个时间再次来到中国,显然不仅仅是为应对当下的紧张情况。

此前参加英伟达中国年会时,黄仁勋就已表达过对中国市场的重视。这次来访,他再次强调希望继续与中国合作,“作为深耕中国市场三十载的企业,我们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相互成就。我们将继续不遗余力优化符合监管要求的产品体系,坚定不移地服务中国市场”。

就在不久之前,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也曾造访中国。当全球处于美国政府发动的关税战阴霾之下,这些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美国企业“用脚投票”,通过实际行动表达与中国继续深化合作的态度。这些行动不仅有助于维持美国企业现有业务增长,也为未来探索更多合作机会奠定基础。

在美国主动发起关税战的情况下,中国对美国企业的态度却十分正面。黄仁勋此次中国行,是应中国贸促会之邀而来。中方的态度很明确,欢迎包括英伟达公司在内的更多美资企业深耕中国市场,在中国尽展产业优势和能力,进而在全球竞争中赢得先机。

中国开诚布公、开放合作的态度一以贯之。4月6日商务部召开美资企业圆桌会时就曾表示,将一如既往为包括美资企业在内的在华外资企业提供保障,依法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积极推动解决外资企业问题诉求。而近期全国各地党政负责人走访调研外贸外资企业时,曾前往不少美资企业,了解他们的困难与需求,积极推动问题解决。


美国总统特朗普 资料图

关税战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有人不理解,既然是一场战争,为何我们还要向“对手”的企业以礼相待,敞开胸怀?

此前,和许多美国企业一样,英伟达与中国企业之间有合作也有竞争,这是正常商业逻辑下的良性互动。但显然,这场关税战试图切断这样正常的商业联系与秩序,是对整个经济体系的破坏。我们的对手并非那些渴望公平竞争、谋求未来发展的美国企业,而是恣意妄为、朝令夕改的美国政府。从美国股市的大幅下跌到美国民众对“中国制造”的高度关注,从加州州府率先起诉特朗普政府到中小企业主纷纷发声反对,美国企业和普通国民都是这场战争的受害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我们在斗争与发展中总结出的经验,也是共同抵御反击这场关税战的重要方法。

与美国筑起高额关税壁垒完全相反,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始终向外资企业敞开大门,愿意与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外资企业互信合作。经过多年发展,不少外资企业也在中国提供了优质产品和就业机会,扎根中国市场赢得双赢。“确定性”是商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在美国变化频密如儿戏般的关税政策面前,中国更应以开放的确定性,让外资企业家坚定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和长期发展的承诺,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像美国政府对待中国企业那样傲慢与故步自封。

作为全球科技界的“顶流”,此番黄仁勋在中国的一句话也引发全球关注——“与中国企业的深度合作,也使我们成长为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化企业”。而他与梁文锋将会面商谈合作的传闻登上热搜,也显示了市场对中美科技企业深化合作的热切期盼。

今天的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具规模的消费市场之一,更在产业生态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为包括英伟达在内的全球科技企业持续创新提供重要动力。而全球科技深度融合中,中美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已经难分彼此。以任何借口试图割裂、阻碍包括中美科技与经济都交流,都是在阻碍全球科技的进步,逆时人类进步的步伐。唯有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彼此的竞争与合作,才能共同构建互利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共同促进全球的发展与进步。

延伸阅读

黄仁勋换上西装再访中国:释放何种信号?

时隔三月,英伟达(NVIDIA)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再度到访中国,表示希望与中国合作,引发科技圈广泛关注。

这位在全球AI浪潮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此番行程尤为耐人寻味。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17日晚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英伟达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以黑色皮衣出名的黄仁勋在这次到访中少见地穿上了西装。



黄仁勋罕见穿上了西装 图源:央视财经

黄仁勋在17日还会见了英伟达的客户,其中包括AI初创企业DeepSeek的创始人梁文锋。

在中美科技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黄仁勋的每一次现身都被外界解读为风向标。那么,他此行释放出了什么信号?

黄仁勋此行为何?

黄仁勋曾在北京举办的答谢迎春会上表示,英伟达在中国已经有25年的历史,通过Geforce显卡,公司比很多科技企业都要更早进入中国。

“英伟达在北京、上海、深圳拥有近4000名员工,在过去数年间增长了将近60%。”黄仁勋指出,中国员工的流失率是全球最低的,每年离职率仅为0.9%,而英伟达全球员工的年化离职率为2%,一些科技公司员工的年化离职率则可能高达20%。

从英伟达发布的截至1月26日的2025财年第四财季财报可知,期内实现营收393.31亿美元,同比上涨78%。黄仁勋也在电话会上表示,预计中国业务在2026财年第一财季的营收占比与第四财季和之前大致相同,“约为出口管制实施前的一半”。

当下,中国在自动驾驶、机器人、智能制造等新兴领域的AI需求旺盛。黄仁勋此行,可能也在探讨与更多初创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可能,扩大英伟达在中国AI生态的布局。

在AI更新换代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英伟达也需要抓紧时间向中国市场推广最新架构的GPU产品,如H200、Blackwell架构芯片等。

“面对不断变化的政策环境,黄仁勋个人出面,与合作方建立更深层的沟通渠道,也是一种风险管理策略。”业内分析师告诉封面新闻记者,黄仁勋亲自到访可以传递出“英伟达重视中国市场”的信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政策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

黄仁勋此前多次到访中国

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黄仁勋并非首次在关键时刻访问中国。过去几年,他的访华活动呈现出几个特点:

2023年6月,黄仁勋接受采访时强调了英伟达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尽管当时中美关系紧张,他仍公开表示希望继续为中国客户提供服务。

2023年8月,据多家媒体报道,黄仁勋曾低调访问上海,与多家中国企业高层举行闭门会议,讨论定制版AI芯片的合作可能。这一举动被解读为英伟达应对美国出口限制、调整对华产品策略的重要动作。

2023年底,英伟达推出“中国特供版”AI芯片后,再次接触中国市场。

在美国新一轮出口禁令出台后,英伟达迅速调整产品,推出性能稍低但符合政策要求的H20、L20系列芯片。期间黄仁勋多次表达对中国市场“不离不弃”的态度,并安排高管团队频繁拜访中国主要客户。

2024年初,在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2024)期间,黄仁勋在公开演讲中强调:“AI是一场全球运动,中国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一表态被外界视为为后续继续拓展中国市场铺路。

每一次访华,黄仁勋似乎都紧扣着“稳定客户关系、适应政策变化、探索增长机会”这三条主线。而此次访问,延续了这一逻辑,但在当前全球AI竞争更激烈、出口管制更复杂的背景下,其意义更为敏感和微妙。

黄仁勋此行,既是出于商业考量,也是对未来局势变化的一种提前布局。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英伟达在中国的发展将更加谨慎,但不会轻易退出,无法忽视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与丰富的创新生态。

随着AI技术革命的加速推进,中美之间的科技竞合也将持续深化。未来,英伟达或许会在中国市场采取更多灵活多样的策略,比如加强本地合作、支持生态建设、投资AI初创公司等,以巩固自身在全球AI版图中的重要位置。

责任编辑:荀建国_NN7379